纺织网 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化工网商城 风险评级 产业链 企业邮局 网经社 ENGLISH 浏览旧版
纺织网

纺织数字化营销平台

欢迎注册
忘记密码

已有账号? 请登录>

首页 找企业 看产品HOT 采购中心 资讯中心 展会 百科 撮合交易
行业资讯 价格行情 市场动态 国际资讯 企业资讯 市场评论 展会追踪 纺织科技 时尚资讯 纺织经营者 综合资讯 原料资讯 化纤资讯 纱线面料 服装服饰 纺机家纺 印染资讯 辅料皮革 检测资讯 无纺布资讯
首页 > 资讯中心 >行业资讯

全球纺织竞合议题引关注!第八届世界布商大会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全球形势风起云涌,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产业发展经历着巨大的冲击与跌宕。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纺织产业直面科技革命、绿色转型与区域合作的多重变革,站上了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关键节点。如何把握机遇、共创未来,已成为全行业共同的核心议题。 10月11日,2025第八届世界布商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宣布,第八届世界布商大会将于2025年11月6日在浙江绍兴柯桥举办。本届大会以“国际竞合——重构全球纺织价值链新格局”为主题,将深入探讨全球纺织产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竞争新态势与合作新路径。2025 WGSN时尚未来大会、2025柯桥时尚周(秋季)、第27届中国绍兴柯桥国际纺织品博览会(秋季)等十余场活动将同期举行。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孙瑞哲,《新华每日电讯》社总编辑方立新,绍兴市柯桥区委书记袁建,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马巍,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张锡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阎岩,绍兴市柯桥区委常委、副区长、中国轻纺城党工委书记宋琪,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生产力促进部主任、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波等出席。绍兴市柯桥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任宏亮主持。 以竞促合:在重构中凝聚行业共识 “纺织服装产业是连通全球市场的经济纽带,是融汇多元文化的交流桥梁,是促进产业融合的发展平台。承载共同价值,联动全球创新,推动东西合作,促进南北协同,行业是推动跨区域、跨领域、跨种族、跨文明深度合作的重要力量。”孙瑞哲在致辞中指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面临系统性重构。以韧性为核心,产业布局从“效率至上”转向“安全并重”;以智能为方向,创新模式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融入”;以价值为导向,发展逻辑从“成本优先”转向“责任为本”。 他表示,推动全球纺织产业的未来,不能“筑墙设垒”,而要“游园共赏”;不做“一枝独秀”,而要“满园春色”。对此,他提出三点倡议:一要以开放融通促发展。推动资本、技术、人才、数据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高效流动与优化配置,以最大程度的开放性对抗不确定性,共同捍卫全球产业链的安全与稳定。二要以协同创新提动能。把握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机遇,以“人工智能+”的广阔前景赋能产业升级,驱动产业新范式的根本性跃迁,让科技创新的成果惠及全球纺织产业。三要以责任担当谋未来。将可持续作为产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和价值创造的核心,在文明互鉴中凝聚责任共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共同体,为人类永续未来贡献力量。 柯桥实践:在国际竞合中展现新作为 作为全球纺织产业的重要枢纽,柯桥始终走在改革开放前沿,在全球化新阶段展现出强大韧性与活力。袁建在会上介绍了今年柯桥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他表示,柯桥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路径,加快向“世界级产业基地、世界级大市场、世界级科创平台”迈进。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50亿元、增长7.4%左右,外贸出口1360亿元、增长10%以上,中国轻纺城总成交额3291.9亿元、增长10%。特别是柯桥建强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完善“概念验证—中试熟化—产业推广”全链服务,入选浙江重大改革典型案例,助力环杭州湾现代纺织服装集群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面向“十五五”新征程,第八届世界布商大会将有哪些新议题、新焦点?袁建表示,组委会已广泛对接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60多个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机构、行业协会、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国家相关部委、国际商界、学术界、产业界精英,以及海内外供应商、采购商、服务商等将云集柯桥。本届大会将呈现三个亮点:一是聚焦重构价值链,汇聚全球高端智慧。大会已邀约多国政要、专家学者与行业领袖,将立足全球宏观态势、产业发展趋势的前瞻研判,共同探讨如何寻求多元合作,重塑全球纺织价值体系和发展优势。二是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布行业前沿成果。大会期间将发布《2026世界纺织行业趋势展望》、“世界级现代纺织产业集群柯桥实践”、“柯桥优选”品牌等一系列重磅成果,展示人工智能赋能纺织业转型升级等案例,从数字变革、技术标准、产品创新、市场拓展等多个方面,为全球纺织业升级提供“柯桥方案”。三是聚焦竞合新格局,促进产业共赢发展。大会将力促全球纺织产业链在数字技术升级、新材料研发、品牌多元发展等领域深度对接,积极构建“开放包容、协同创新、共生共赢”的新型产业合作模式。 媒体聚焦:竞合时代的产业应对之道 在媒体采访环节,阎岩表示,中国纺织工业从“大而全”向“强而韧”发展的关键是将外部竞争压力转化为内在合作动能,通过整合全球优质资源,在协同中重塑价值优势。她提出行业需聚焦三大发展方向:一是以创新夯实发展根基,深化产业“科技、时尚、绿色”发展,加快在纤维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突破,增强中国纺织行业参与国际合作的底气;二是以协同优化产业布局,国内层面促进东中西部产业的协调发展,国际层面有序推进与重点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对接、产能合作和市场融通,增强中国纺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三是以绿色驱动价值升级,依托绿色制造体系优势,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推动全球制造绿色化改造,为世界纺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柯桥作为世界布商大会永久举办地,以建设现代化世界级产业集群为目标,加快打造市场、产业、科创的融合高地,实现从传统制造向现代智造、从单一业态向多元生态的发展转型,正成为全球纺织产业价值链的重要节点和枢纽。 “绍兴柯桥以‘一块布’织就产业梦与国际梦,现已形成从化纤、印染到面料、服装的完整产业链,销售网络覆盖全球206个国家和地区。”宋琪在媒体采访中指出,“十四五”期间,柯桥锚定现代化“国际纺都”目标,专业市场影响力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科创引领力持续强化。面向“十五五”,柯桥将做深做实市场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文章,强化科技创新,锻造新质生产力;深化时尚赋能,提升价值创造力;践行绿色低碳,增强可持续发展力;拓展健康内涵,培育新兴增长力。 中国轻纺城党工委副书记、绍兴市柯桥区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孙伟刚在采访中介绍道,中国轻纺城作为全球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纺织品集散中心,正积极推动柯桥纺织从“全球规模最大”向“全球价值领先”跨越,重点推进四方面工作:扩大开放合作,织密“买全球、卖全球”贸易网络;壮大市场主体,精准培育与靶向引进并重;坚持创新引领,做强国际时尚发布平台;打造“柯桥优选”公共品牌与企业自主品牌相得益彰的品牌高地。系列举措将全面提升柯桥纺织的附加值与影响力,推动柯桥纺织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中国轻纺城集团主动求变,积极从传统市场管理者向‘纺织产业的综合集成服务商’转型。”浙江中国轻纺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潘建华指出,中国轻纺城通过三大路径实现这一目标:一是做强实体根基,树立专业市场新标杆,打造特色专营区,推动专业化升级;二是推动数字赋能,重塑纺织贸易新生态,建设“轻纺城大脑”,发展线上交易新模式;三是深化全链布局,激活产业增长新动能,建设海外展贸中心,打通跨境物流通道。“我们致力于成为产业的服务者与参与者,通过培育纺织产业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巩固中国轻纺城的龙头地位。” 八载同行,世界布商大会已成为全球纺织产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历届大会始终紧扣时代脉搏,从“科技、时尚、绿色”产业定位到新质生产力落地实践,持续为产业升级注入活力动能。在大会推动下,柯桥现代化“国际纺都”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更有力促进了全球纺织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本届大会将继续肩负使命,为全球纺织产业在变革中把握机遇、在竞合中开创未来提供新方案。让我们相约柯桥,共同谱写全球纺织产业合作共赢新篇章。

打造一批“纺织服装创意设计领航集聚区”!工信部发布建设指引→

为加快培育纺织行业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推动创意设计要素赋能纺织工业转型升级,根据《纺织工业提质升级实施方案(2023—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编制了《纺织服装创意设计领航集聚区建设指引》。 纺织服装创意设计是指以纺织服装产品为对象,融合理念创新和技术创新有效实施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最终实现艺术性、功能性、舒适性、经济性等产品属性的一系列创新活动,是促进纺织工业向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动力之一。纺织服装创意设计集聚区是指为纺织服装企业提供创意设计支撑的,以从事纺织服装研发设计、产品开发等生产性服务活动为主的集中区域。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推动创意设计要素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根据《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方案(2022—2025年)》《纺织工业提质升级实施方案(2023—2025年)》,制定本指引。 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消费升级为导向,聚焦创意设计、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品牌建设等关键路径,汇集线上线下创意设计资源,进一步引导纺织服装创意设计集聚区提升服务能力,促进集聚区建设与生产性服务融合发展。以设计领域公共服务为核心重点,以提升设计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为重要目标,推进纺织服装创意设计集聚区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持续增强以创意设计为核心的生产性专业服务对纺织服装企业品牌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赋能作用,打造集品牌集聚、要素融合、创新赋能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生态圈。 到2027年,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纺织服装创意设计领航集聚区”,创意设计要素赋能产品创新和品牌成长的作用更加突出,探索形成以创意设计赋能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到2030年,围绕“纺织服装创意设计领航集聚区”初步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意设计体系、引领国际消费市场趋势的产品体系和掌握国际市场话语权的品牌体系,拥有一批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品牌企业。 建设原则 市场主导。坚持市场化运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激发活力中的决定性作用,让企业成为集聚区建设、运营及产业发展的核心主体。通过市场规律引导设计方向、生产规模及销售策略,推动设计创意与消费需求精准对接,促进“设计—生产—销售”各环节顺畅运转。 政府引导。聚焦集聚区建设的关键领域与薄弱环节,发挥好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环境营造等方面的作用,统筹协调各类资源,为集聚区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和完善的公共服务,引导产业规范健康发展,推动形成良性产业生态。 聚焦设计。将创意设计作为集聚区发展的核心与引擎,着力集聚各类设计资源,包括设计机构、线上服务平台、全球设计趋势、设计师以及相关创意人才等。强化设计领域的创新研发,注重设计成果转化与应用,通过提升设计水平来增加产品附加值,突出设计在推动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关键作用。 服务产业。以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熟化平台、技术转移中心等创新基础设施为支撑,从技术研发、供应链整合、品牌培育、市场推广、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加快形成专业化、开放式创新服务体系。将设计领域公共服务贯穿纺织服装产业链条,推动各环节高效协同,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形成系统支撑。 建设内容及具体要求 纺织服装创意设计领航集聚区主要包括四种类型:产学研协同型集聚区、设计服务型集聚区、文化融合型集聚区、品牌生态型集聚区。 产学研协同型集聚区 主要指由相关组织机构、高校或科研机构和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共建,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速设计成果转化,提供时尚教育、技术研发、设计实践、设计师培养、设计品牌培育、产业对接等服务的创意设计集聚区。具体建设要求: ◆ 深化校企合作。与不少于5家高校或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并签订合作协议,入驻企业数量不少于40家(包括面料、服装、鞋帽、箱包等领域企业)。 ◆ 增强培养孵化。为高校设计人才培养提供专业实践基地,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培训机制,举办纺织服装行业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入驻集聚区的纺织服装设计师不少于20人,培养的纺织服装设计师不少于30人,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的纺织服装设计师占比不低于10%。提升创意孵化功能,在人才、设计、研发、制版、生产、储运、推广、销售等方面给予设计师全面支撑,孵化的时尚设计品牌不少于10家。 ◆ 设计成果转化。建立数字化设计与研发平台,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平台上开展协同设计、云设计等工作,运用5G、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研发设计的数字化水平。集聚区内应建有设计师工作室和展区,提供成衣加工生产线,为设计师提供打样、试制、检测一体化服务。建立设计创新成果库和设计成果转化评价指标体系,将设计服务成果成交额纳入集聚区考核,集聚区企业专利、设计版权等设计成果转化比例不低于30%。 设计服务型集聚区 主要指集聚细分领域设计企业(如花型、面辅料、服装家纺设计企业等),面向市场需求为垂直领域企业、终端品牌提供深度服务;或专注于为纺织服装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设计服务;或面向自身发展需求为产业链合作伙伴提供设计服务,旨在优化供应链效率与提升品牌价值的创意设计集聚区。具体建设要求: ◆ 设计创新水平。推动流行趋势分析预测、3D仿真设计、图案设计、色彩设计、数字成衣设计等AI设计工具应用,提升设计审美、设计水准和设计效率,提高纺织服装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年均设计产品不少于3万种,原创设计比例不低于50%,设计专利及版权数量不少于2000件。建设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不少于1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不少于1家,承担的工业设计项目不少于10项。 ◆ 设计服务能力。搭建数智化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设计研发、质量检测、数据分析、指数发布、趋势指引等综合性服务。推动AI大模型部署,丰富AI的设计应用场景,不断增强数实融合创新能力。集聚区入驻企业不少于200家,从业人员不少于1000人。从事设计服务的企业不少于100家,从事设计研究或设计服务的专业机构、行业机构不少于3家。从事纺织服装设计的人员占比不低于30%,具有纺织服装设计专业技术职称(职业资格)的人员占比不低于10%。 ◆ 设计服务效益。连接设计资源和产业需求,提升供应链效率,在缩短产品设计周期、降本增效、产业协同等方面能够实现对服务对象的价值赋能,增强其在市场中的差异化竞争力与品牌溢价能力。集聚区服务客户数量应不少于100家,年度设计服务总营收不低于1亿元。 文化融合型集聚区 主要指致力于推动现代生活美学与传统文化元素有机结合的纺织服装创意设计,大力弘扬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非遗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为提升品牌溢价,实现文化价值向产业竞争力的创造性转化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创意设计集聚区。具体建设要求: ◆ 文化融合深度。建立数字文化资源库,对传统图案、传统色彩、工艺技法、文化故事等文化素材进行数字化采集及储存,推动设计师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与集聚区合作的文化机构、文博单位不少于2家,签约合作的非遗文化传承人不少于3人。非遗、新中式、国潮国货产品开发在集聚区产品中占比不低于30%。 ◆ 文化价值转化。打造“文化资源(如非遗技艺、历史纹样)—创意设计(纺织服装产品)—市场价值(品牌溢价)—产业竞争力(产业链升级)”闭环,以文化赋能品牌培育,通过品牌故事塑造提升产品单价(溢价)。集聚区提供针对性服务助力转化,包括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纺织服装文化体验空间,进行文化元素现代转译,开展品牌运营指导、市场对接等,促进文化价值切实转化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集聚区通过文化IP塑造实现溢价的品牌数量不少于5家。 ◆ 文化传播成效。打造集聚区纺织服装品牌“文化符号”,集聚区与外部机构(如博物馆、国际时装周、跨界品牌等)合作的文化推广项目不少于5个。每年在展会、订货会、消费节等渠道开展新国风、新国潮、新国货的商业化推广不少于5次。 品牌生态型集聚区 主要指致力于构建时尚产业全链生态,以品牌为引领、设计为核心、产业链协同为基石,时尚知名品牌、创新品牌、服装设计师等资源要素富集,提供品牌建设、品牌培育、品牌营销、商业转化等服务的创意设计集聚区。具体建设要求: ◆ 品牌资源集聚。发展总部经济、品牌经济,培育集时尚设计、时尚消费、时尚休闲、时尚会展、时尚商圈等于一体的新业态。时尚品牌入驻数量不少于50家,设计师品牌入驻数量不少于20家。 ◆ 平台服务支撑。提高集聚区作为企业信息、资源、品牌等对接渠道的融通支撑能力,增强服务保障功能。给予企业数智化支持,提供数字化转型规划、数字技术支持、线上培训、线上对接等一站式服务。引入数智化服务商,提升企业供应链数字管理水平。鼓励集聚区对入驻企业的办公场地租金和品牌营销、推广费用给予适当减免优惠和资金支持。 ◆ 市场推广力度。加强品牌推广平台建设,每年定期开展创意设计周、时尚周、博览会、时尚论坛、设计大赛、订货会、国际交流、消费节、创意市集等同类活动不少于10场,并为企业开设首店、举办首发首秀首展提供支持。 组织保障 一是加强央地联动。工业和信息化部强化资源统筹协调,鼓励各省、市主管部门制定本级培育计划和扶持政策,系统推进纺织服装创意设计集聚区发展。 二是发挥专业机构作用。行业协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适时组织开展调研,分析总结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区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为领航集聚区建设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三是加强总结宣传。通过纺织服装“优供给促升级”活动、“十大类纺织创新精品”等平台,全方位宣传创意设计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的集聚区创新发展模式和工作成效。 相关链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纺织服装创意设计领航集聚区建设指引》的通知
行业资讯
纺织网全国服务热线 纺织:0532-80901166 纺机:0532-80901781 家纺:021-61528936
纺织网全国销售热线
  • 浙江:0571-87671520
  • 江苏:025-83337999
  • 广东:020-88529530
  • 上海:021-61043551
  • 山东:0532-80901781
  • 福建:0592-3301608
  • 安徽:0551-62918188
  • 常州:0519-89996111
  • 无锡:0510-82328089
  • 苏州:0512-67662111
  • 盐城:0515-89909111
  • 更多
展会发布、媒体合作热线:1380896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