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启下 多元创新 | 第 30 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海宁 2025)盛大启幕
9月24日,第30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海宁 2025)在潮城海宁启幕。大会以“承上启下,多元创新——展望全球化纤工业未来发展”为主题,聚焦科技创新、绿色可持续、循环经济、智能化数字化等行业新动态、新趋势,解析当前行业面临的现实挑战与潜在机遇,同期启动“恒逸·中国纤维科技发展趋势”研究,为推动全球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凝共识、聚动能、明方向、绘蓝图。 本次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国际交流中心、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海宁市经编行业协会、海宁市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承办。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中国科学院院士、先进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朱美芳,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副处长吴桐,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陈新伟;中共海宁市委书记徐明良;欧洲人造纤维协会理事长Frédéric Van Houte,日本化学纤维协会理事大松泽 明宏,韩国化纤协会副会长金振圭,韩国纺织行业碳中和中心秘书长郑昌勳,泰国人造纤维工业协会名誉主席Mayuree Didpakdeechol,中国台湾人纤公会理事长王贵贤,以及来自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及相关部门和专业协会,海宁市经信、发改、商务、科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国内外相关院校和研究院所的专家及媒体代表近400人参会。 图 | 陈新伟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陈新伟主持大会开幕式。 立足优势 顺应趋势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全球纺织品需求衰退,纺织产业链供应链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化纤工业作为纺织产业链的重要支撑及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从源头创新、引领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使命。 图 | 端小平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在致辞时表示,过去5年,我国纺织化纤工业坚持走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发展道路,成效显著:行业规模增长,化纤占纺织纤维加工总量超80%,纤维产品应用领域持续拓展;产业结构优化,常规纤维品质不断提升,差异化、功能化产品不断涌现,高性能纤维、生物基化学纤维、可降解纤维等纤维品种不断丰富;创新体系持续完善,“中心企业+外围企业”的新型产业结构共同铸就了层次丰富、结构稳固的产业矩阵,助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价值。 展望未来,端小平建议行业把握四大趋势:一是聚焦高端化与价值提升,更加注重多功能性、高端化纤维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二是推进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丰富废旧纺织品高值化技术路径,扩大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生物基化学纤维、原液着色化学纤维等绿色纤维供给;三是加速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借力AI驱动科研——产业化与生产管理升级;四是深化跨界融合与开放合作,与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未来空中交通、医疗健康等领域的跨界协同、链式创新将成为新常态,从而进一步培育行业竞争新优势、发展新动能。 图 | 徐明良 作为长三角重要的化纤产业基地和时尚产业高地,海宁纺织服装产业正向千亿目标奋进。其中,化纤产业呈现出企业多元化发展、产业链紧密协同、绿色创新引领潮流三大特点。中共海宁市委书记徐明良在致辞时表示,海宁既有恒逸、海利得等行业龙头企业,也有金彩新材料等“专精特新”企业,与本地皮革时装、经编、家纺、袜业等传统优势产业深度融合。消费市场的时尚趋势能快速反馈,驱动新材料开发,构建清洁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形成从“一根丝”到“一件衣”的蝶变。 图 | 章如强 在招商推介环节,海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章如强也谈到,当前,海宁正在构建两个1000亿级产业集群——光伏新能源与时尚产业;四个500亿级产业集群——泛半导体、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与储能;一个100亿级产业集群——生命健康。其中,时尚产业由皮革、经编、家纺、服装等产业组成,皮革服装产量占全国55%以上,经编产量占全国近20%,家纺产量居全国首位;专门成立时尚产业中心,通过产业链的延伸、线上线下的融合推进传统产业向时尚产业转型升级。 未来,海宁将依托两大产业发展主引擎、主平台——海宁经济开发区、海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打造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奋力谱写发展新篇章。 迎难而上 韧性成长 全球经济形势与经贸等环境变化,深刻影响着化纤产业的发展轨迹。 图 | 王远鸿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原副主任王远鸿在“2025 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中指出,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迎难而上、稳中向好。各地区各部门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有效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生产需求稳定增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继续增加,新动能成长壮大。 当前,全球经济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美临时关税协议的达成,是 “以斗争求合作” 的成功典范,是全球贸易秩序重建的关键一步。中国通过坚持WTO规则、实施精准反制、筑牢战略底线,既维护了自身利益,也为世界提供了“对话而非对抗”的解决方案。 展望全年,在政策加力、改革发力、开放助力、转型给力等多力协同作用下,国内经济将延续稳中有进态势,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5.0%左右预期增长目标可以实现。 这也为化纤产业稳定运行提供相关支撑,从长期来看,化纤产业发展潜力及发展韧性可期。 深耕科技 点亮科普科幻 材料进步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现代文明发展进程。作为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纤维的科技进步,一直在以创新之光点亮行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会上,“恒逸·中国纤维科技发展趋势”正式启动。该研究工作将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联合先进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浙江恒逸集团共同开展。 图 | 朱美芳 关于“恒逸・中国纤维科技发展趋势” 启动的必要性,中国科学院院士、先进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朱美芳从 “化纤是什么、经历了什么、未来能做什么” 三方面深入解读。她指出,化纤不只是纺织产业的重要原材料,更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关系全产业链发展,属全球高技术竞争关键领域。政策层面,国家 “十三五”“十四五” 已重点布局化纤材料研发,“十五五” 临近,相关支持与布局有望进一步加强。 朱美芳强调,当前中国纤维科技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搭建校企、科企精准合作平台,强化行业技术交流与资源整合,对引领行业技术迭代非常重要。对于纤维科技未来发展,她提出聚焦 “三科”:以科技为核心夯实技术创新根基,以科普为桥梁让公众读懂纤维科技价值,以科幻为引擎激发突破技术边界的探索力,三者联动推动纤维材料产业创新发展。 主动作为 践行绿色转型 绿色低碳是全球化纤产业转型的核心方向之一,参会各国代表都在结合自身情况积极探索其差异化可持续发展路径。 图 | Frédéric VAN HOUTE 欧洲人造纤维协会理事长Frédéric VAN HOUTE介绍,欧洲始终保持其作为特种纤维生产商的独特地位,并日益聚焦于产业端与消费端双轨并进的绿色发展。欧洲人造纤维产业依托《工业排放指令》等政策,积极推进减排,还通过余热回收等技术降低能耗,贯彻废弃物管理5R原则,发展生物基纤维,并依托碳排放交易体系等持续减碳。 图 | 大松泽 昭宏 “对于日本化学纤维产业而言,实现‘纺织品到纺织品’的循环利用是构建循环经济的关键方向。但技术开发与体系构建仍面临诸多挑战。”日本化学纤维协会理事大松泽 昭宏表示,日本政府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政策。协会将PET回收系统、“纺织品到纺织品”回收系统、生物基化学纤维等作为发展重点。他强调,分享最新政策、统一可行法规、推动资源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等国际标准,对亚洲及全球纺织业循环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图 | 郑昌勳 韩国近年来经济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的脱钩趋势日益显著,低碳经济基础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韩国纺织行业碳中和中心秘书长郑昌勳认为,当前,温室气体监管正超越企业边界,逐步向产品层级碳责任延伸,下一步韩国纺织业将凭借创新技术与跨行业协作,建立“产业供应链碳伙伴关系”,实现供应链中相互关联的企业之间碳排放数据的高效共享与共同减排,开创通往可持续未来的道路。 图 | Mayuree Didpakdeechol 创新和标准化是提升泰国化纤产业竞争力的引擎。泰国人造纤维工业协会名誉主席Mayuree Didpakdeechol介绍,泰国人造纤维产业积极对标ISO、GRI、OEKO-TEX、海格指数、全球回收标准(GRS)等国际标准和认证,构建可信的可追溯供应链,满足品牌商采购要求。再生技术、生物基纤维、区块链溯源及绿色制造是泰国投资的重点领域。此外,泰国凭借广泛的自贸协定覆盖与ESG领导力强化品牌合作体系,以构建独特的战略优势。 图 | 王松林 “纤维材料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浙江恒逸石化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王松林表示。他从四方面分享了恒逸绿色发展实践。一是废旧纺织品的循环再生。二是制备FDCA+PEF生物基材料。三是研发PTT、纤维级聚酯(Petale)可生物降解材料。四是优化生产工艺过程,研发推广钛系催化剂、锦纶直纺、原液着色等技术。 高端访谈 智启未来 在高端访谈环节,主持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与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主任张传雄、桐昆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李圣军、巴马格中国区总裁侯晓光、华为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总监祝晓庆,围绕化纤产业创新趋势及畅想、未来产业融合路径及AI技术赋能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多方视角交织,为访谈注入深度与广度,传递出“严控低水平产能扩张、全速推进科技创新、多方协作共赢”的积极导向,勾勒出化纤产业“服务未来需求、引领产业变革、共享发展成果”的美好愿景。 “以AI赋能提质增效,以拥抱新经济开拓新局,以科技创新迭代产品,以绿色实践守护资源环境,纤维产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好。”这是所有访谈嘉宾的共识,也是业界同仁的共同期许。共话“重塑・新生”,擘画未来蓝图 —— 宁波国际服装节 30 周年主题研讨会圆满召开
9 月 12 日下午,以 “重塑・新生” 为主题的宁波国际服装节 30 周年主题研讨会在中国保险博物馆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宁波市服装协会牵头组织,中国服装协会、宁波市经信局、宁波市会展旅业有限公司大力支持,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财经学院、宁波晚报、重点服装企业相关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宁波国际服装节 30 周年举办必要性、市场化运作方向、行业发展机遇挑战及赋能企业举措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宁波时尚节暨服装节的未来发展注入新思考、明确新方向。 作为宁波服装产业发展的重要见证者与推动者,宁波国际服装节自创办以来,已陪伴行业走过近 30 年历程,见证了宁波从 “服装大市” 向 “服装强市” 的跨越,培育出雅戈尔、杉杉、太平鸟等一批知名品牌。当前,面对消费升级、产业变革及市场环境的新变化,服装节如何实现 “重塑・新生”,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宁波市服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毛屹华在开场致辞中表示:“30 周年是宁波国际服装节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全新起点。我们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汇聚各方智慧,让服装节既能传承历史底蕴,又能顺应新时代需求,持续为宁波服装产业发展赋能。” 研讨环节中,企业代表结合自身实践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雅戈尔代表回顾了 1997 年首届服装节联动央视提升品牌的历程,建议展会从 “以展为核心” 转向 “交流互动为重点”,打造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大会、消费者沙龙等场景,并整合媒体与艺人资源发展粉丝经济;杉杉代表则强调服装节应发挥 “带动整体经济” 的作用,通过艺术文化活动深化与市民的情感链接,同时挖掘新媒体互动潜能;太平鸟作为与服装节共同成长的品牌,提出 2026 年品牌 30 周年将与服装节联动,建议开展长周期预热活动,讲好品牌背后的 “人” 与 “物” 故事。此外,爱伊美、百慕、红色源、微度纺织、汉译服饰等企业分别从创新展会形式、完善供应链对接、支持中小设计工作室发展等角度建言,倡导以 “时尚特装市集” 替代传统标摊、推动 “全城皆秀场”、加强线上线下引流融合,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关注。 行业协会与院校代表则从产业协同与资源整合角度提出思考。中国服装协会顾问陈国强指出,服装节转型需顺应 “新时代、新需求、新动能”,打造首发经济新模式,实现 “线上线下融合” 与 “一次参展终身服务”,并建议借鉴进博会 “临展 + 常年展” 模式,用好宁波纺织服装进出口平台;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杨威强调,需整合宁波资源形成团队效应,通过专业活动带动文旅与时尚产业联动,同时为出海企业提供针对性支持;宁波财经学院宣传部副部长殷浩则围绕宁波 “宁波装、宁波帮、宁波港、宁波景” 四大名片,建议服装节 “走出展馆、抵达民众”,通过跨境电商合作、国际产业交流组织搭建等方式,提升产业国际影响力。 宁波市会展旅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慧敏表示,服装节是一项富有历史积淀、行业热爱与文化情怀的重要活动,应当积极焕发其新的生命力,全力推进相关工作的落实与创新。在此基础上,应着力打造“时尚文旅”融合概念,通过文旅、体育、商业等多元业态的联动,有效拉动消费,形成实质交易。同时,必须精准把握服装节作为展会本身的定位,以及各类参与受众的实际需求,确保活动策划与执行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全面提升服装节的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政府部门与媒体代表也为服装节发展提供方向指引。宁波市经信局消费品处梅华处长明确,服装节 30 周年需坚持 “转型重塑”,从 “展示宁波时尚之都窗口”“推动产业发展推进器”“挖掘文化金名片”“市场化转型示范” 四大定位出发,结合跨境电商、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趋势,满足市场、产业与市民需求;宁波晚报产经新闻部主任乐骁立建议,服装节可加强与头部企业合作、吸引面辅料供应商参与,并利用 AI 技术实现展商信息智能化汇总,通过垂类媒体精准触达受众。 凝聚行业智慧,为宁波服装产业下一个 30 年谋篇布局 本次研讨会的召开,不仅为宁波国际服装节 30 周年筹备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更搭建了政府、企业、院校、媒体协同合作的沟通平台。宁波市服装协会将系统梳理本次研讨会的建议成果,进一步完善服装节规划方案,推动市场化运作模式创新,强化展会对企业品牌推广、市场拓展、技术交流的赋能作用。未来,协会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凝聚行业力量,让宁波国际服装节在 “重塑” 中焕发新生,引领宁波服装产业在新征程上实现更高质量发展。1
承上启下 多元创新 | 第 30 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海宁 2025)盛大启幕 2025-09-25
2
共话“重塑・新生”,擘画未来蓝图 —— 宁波国际服装节 30 周年主题研讨会圆满召开 2025-09-17
3
ShanghaiTex 2025 预登记通道现已开放!邀您共赴纺织科创盛会 2025-09-17
4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会员公司参展ITMA亚洲纺机展 2025-09-11
5
齐聚Intertextile,27家服装品牌共鉴“柯桥优选”好面料 2025-09-08
6
Future Nylon再上新!永荣股份携五大锦纶消费需求场景登陆Yarn Expo 2025-09-05
7
两种纤维四大系列产品,海纤生物出圈intertextile秋冬展 2025-09-05
8
8700余款面料创新面料角逐46项大奖!2025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在沪举办 2025-09-04
9
玻尿酸羊绒纱首展SPINEXPO SHANGHAI,纺织创新再现魅力! 2025-08-20
10
2025海宁秋季家博会 | 供需“对话”——想你所想,急你所及 2025-08-19
11
2025东北亚(兴城)国际泳装博览会暨出海新商机・“兴” 展卖全球隆重启动 2025-08-16
12
“深蓉”合作升级,“蓉品出海”加速 ——2025成华区“蓉品出川出海”展贸对接活动启幕 2025-07-18
13
沪上双展强强联手|INTERFILIÈRE SHANGHAI x ShanghaiTex 共启设计×科技新章! 2025-07-08
14
“伯丽奴(Perino™)"帚尾袋貂绒混纺纱亮相大湾区纺博会 2025-06-13
15
智汇科技 印领未来!——“印像华彩”服装服饰印花科技创新大会即将启幕 2025-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