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轮驱动产业跃迁:AI技术重塑纺织价值链,海珠宣言开启新纪元
人工智能+现代纺织,正为传统产业装上智慧引擎。7月15日上午,2025首届中国纺织服装人工智能大会在广州市海珠区正式拉开帷幕。这场国家级行业盛会以“AI织新·智启未来”为主题,汇聚政府领导、院士专家、行业精英及科技先锋300余人,共同擘画人工智能赋能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蓝图。 活动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支持,中国纺联信息化部、中国纺联流通分会、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承办,并得到中共广州市海珠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海珠区科技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纺织产业联合会以及绍兴环思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致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赛趋科软件(上海)有限公司、基本操作(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国际轻纺城、广州中大门等单位的全力协办。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秘书长、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会长夏令敏,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党委书记徐卫林,商务部驻广州特派办副特派员徐兵,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副处长吴桐,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特邀副会长、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卜晓强等国家部委、行业协会领导,以及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庄乐从,广东省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刘德增,广州市科技局副局长孟徽,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管一级调研员姚江宏,广州市海珠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剑峰,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陈宇等广东省、市、区领导出席了本次大会。 开幕启航:战略引领,共绘AI+纺织新图景 人工智能是推动纺织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核心引擎。近年来,海珠区依托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强大引擎和中大纺织商圈的雄厚产业根基,正全力打造“人工智能+现代纺织”创新发展新高地。上午9时,主题大会在展现海珠区人工智能与纺织产业融合创新的宣传视频中震撼开场。 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杨金纯主持开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指出,立足中大纺织商圈的深厚积淀,海珠区以海纳百川之势,成珠联璧合之效,正在构筑人工智能与现代纺织的融合生态。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创新优势相互叠加,设计创新、制造创新、模式创新集成发展,总部经济、平台经济、品牌经济协同共进,海珠区成为纺织服装数智转型的先行示范,从“经纬交织”到“数实交融”,用“时尚代码”编译产业未来。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副处长吴桐指出,人工智能作为战略性技术,正以惊人速度重塑服装产业,但行业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数据共享、标准体系建设上仍存在不足。为推动人工智能与纺织服装产业融合,需加快创新驱动,突破核心技术;深化场景落地,实现产业智能化升级;完善生态体系,促进跨界协同发展;筑牢安全基石,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庄乐从在致辞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广东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这一指示,成立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专项政策与财政支持措施。当前,广东正加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转型,推动人工智能与服装产业深度融合,诚邀行业专家与企业共襄盛举,助力产业创新发展,共创竞争新优势。 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陈宇在致辞中表示,海珠区作为广州的创新高地,已集聚130多个大模型项目和7000余家泛人工智能企业,推动纺织服装全产业链规模突破500亿元。未来,海珠区将重点打造“数字展贸中心”,依托广交会和琶洲人工智能试验区,推动纺织服装出海与技术创新;发挥龙头企业优势,培育“海珠设计+广州制造+全球分销”的产业生态。 院士洞见:AI重构新质生产力基因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党委书记徐卫林以“AI赋能纺织产业发展”为题作报告,揭示AI如何推动纺织产业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从战略高度阐释“AI+新质生产力”如何成为驱动纺织服装产业跃升的核心引擎。他指出,AI技术在智能设计、制造升级、绿色转型和品牌建设等方面深度重构纺织产业,在深化纺织产业数字化转型,构建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中发挥重要驱动作用。 权威发布:首份AI+纺织产业全景图问世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持续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纺织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也明确提出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应用的重点任务,为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和广泛应用提出了根本遵循。 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信息化部副主任、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会长徐建华发布《纺织服装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分析报告(2025)》。报告系统梳理AI技术在纺织服装全链条的应用图谱,总结AI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管理、仓储物流、商贸流通等环节的典型应用场景,指出人工智能产业应用趋势与技术发展趋势,并作为行业协会发出倡议,呼吁全行业秉持“科技向善、创新共赢”理念,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规范应用与生态共建,共同开创纺织服装行业数智化发展新局面。 前沿实践:AI如何重塑产业全链条 主题分享环节,行业企业代表结合自身技术研发与应用案例,分享AI驱动产业变革的新实践。 当前,AI已打通设计、制造、营销全链路信息孤岛。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晨华聚焦“AI驱动品牌数智化跃迁”,分享波司登全链数智转型的探索与实践,重点介绍了AI赋能趋势预测、智能制造、品牌零售等全流程数字化,带动产业链协同升级的深度探索。 浙江凌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陈鑫平以“打造AI数字引擎 驱动时尚未来”为题,分享以Style3D为技术核心,构建覆盖设计、生产、营销全链路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凌迪形成“AI灵感-3D开发-智能生产”闭环,推动时尚产业从串联作业转向并行协同,加速产业升级。 绍兴环思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肖若发以“AI重构智造”为切入点,分享环思赋能纺织服装价值链跃升的破局之道。他表示,依托环思易构云平台,环思打造纺织行业AI基座,核心应用包括AI视觉验布、智能生产优化、大模型集成、绿色转型等,助力企业从“工具应用”迈向“智能体竞争”,推动全产业链智能化升级。 唯品会AI产品负责人Scarlett在“智能焕新:AI重塑品牌未来”分享中谈到,唯品会自主研发的“朝彻”大模型在客服、创意营销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有效提升用户体验,也为品牌合作伙伴提供了智能化赋能,充分展现了AI技术在电商领域的巨大潜力。海珠亮剑: 发布宣言,签约赋能产业大脑 主题大会压轴环节迎来备受瞩目的“海珠时刻”。 广州市海珠区科技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麦锰锰重磅推介纺织服装发展和人工智能赋能新机遇。海珠区纺织服装产业实力雄厚,政府积极助力企业发展,提供配套支持与政策扶持,广交会等活动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高,彰显海珠区产业发展活力与潜力。 会上,海珠区正式成立广州市海珠区人工智能大数据及现代纺织服装产业(人才)联盟,将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对传统纺织服装产业进行全面赋能,构建起以中大纺织商圈为核心的纺织服装产业全国赋能中心。在广州市海珠区区委组织部的见证下,致景科技、海珠城发集团、服装设计师邓兆萍、广州国际轻纺城、广州中大门、路卡集团、生活在左服饰、纱纤亿科技、筷子信息、原上服饰等首批联盟单位代表共同参与了联盟成立仪式。 在2024年成功举办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展示中大商圈面料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在推动面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时尚潮流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行业创新能力,会上2025中国面料创新竞赛正式启动。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秘书长、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会长夏令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闻办公室主任徐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集群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张海燕,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王耀,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张希成,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杜岩冰,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会长刘兆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副会长王水元,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陈宇,广州市海珠区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纺织产业联合会会长侯闻欢,广东德强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旭欣,广州市穗成行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炎生等嘉宾,共同见证2025中国面料创新竞赛仪式启动,以AI智慧力量,赋能中国面料设计迈向新高度,激发产业新活力。 广州市现代纺织服装新质生产力研究院(筹)在大会上正式揭牌。研究院依托广州市重点产业人才开发培育工程建设,打造创新引擎核心载体,推动海珠中大纺织商圈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海珠区委组织部、海珠区科工商信局、新港街道办事处、东华大学、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广州中大门等单位领导嘉宾共同上台见证。 此外,海珠区人民政府分别与中国纺联流通分会,以及浙江凌迪、绍兴环思等8家人工智能平台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旨在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在纺织行业的融合应用,加速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慧纺织产业集群。 未来已来:一场产业革命的广州启航 如果说过去十年是互联网重塑消费的十年,那么未来十年必将是AI重构所有产业的十年——而今天,我们已在海珠看见未来。 这场持续3小时的智慧盛宴,不仅展现AI对纺织基因的重塑力量,更凸显海珠区作为全国“AI+纺织”策源地的使命担当。当天下午,“纺织服装渠道变革圆桌对话”将继续探讨AI在供应链、新零售等场景的深度应用。贯穿全年的企业深度对接计划,也将从今日大会举办地琶洲起步,把这场智能革命的星火燃向全国。 AI织新,此刻启程;智启未来,海珠先行。 《中国纺织报》记者近日从山东省聊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以下简称“聊城工信局”)了解到,今年前5月,全市121家纺织服装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3.1亿元,同比增长3.48%。这一数据背后,不仅显示了当地纺织服装产业克服压力、稳中有进的发展韧性,更体现着多方发力共促产业转型升级的同向而行。 政策护航产业发展纺织集群蓄势跃升 “政府对国家级、省级知名品牌的奖励政策,让我们更有信心投入品牌建设。”山东暖频道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博的感慨,道出了聊城纺织企业的共同心声。这背后,是当地政策的精准护航。 为推动产业升级,聊城市打出政策“组合拳”:在全省率先出台《聊城市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全面调查规上工业企业设备更新需求和优势产品供给,建立“需求+供给”两类清单,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同步推出《聊城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形成政策联动效应;更以《关于聚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 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方案》为统领,实施“设备焕新、技改升级”行动,“一业一策”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纺织服装等产业筑牢发展基石。 聊城市工信局积极为企业争取政策支持,临清三和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临清三和纺织”)织造车间数字化智能技改项目便是典型案例。该项目不仅入选山东省级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储备库,还在聊城市工信局等市直部门的积极组织下,获得中央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567万元,为企业的智能化转型注入了强大动力。 此外,聊城市还聚焦纺织产业集群发展,以“点线面”协同策略持续强化集群效应:以山东冠县冠星纺织集团(以下简称“冠星集团”)、临清三和纺织等龙头企业为“点”,辐射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以“链长制”延伸产业链“线”,完善从纺纱、印染到服装的全链条体系;以开发区为核心载体打造产业“面”,推动集群从“地域集聚”向“生态共生”升级。 “我们将持续深化数字化赋能,通过举办全市纺织产业现场交流会,组织企业实地参观龙头企业智能化生产车间、先进生产线,推动更多企业‘卡位入链’。”聊城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整合的加速,聊城纺织下半年有望实现更高质量增长,为全市工业经济注入更强动能。下一步,聊城还将重点打造“聊城棉纺织”区域品牌,组织企业参加2025年中国国际纺织纱线(秋冬)展览会等行业展会,推动更多优质产品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 智能化技改成效显著龙头企业引领转型 智能化技改是聊城纺织服装产业转型的核心动力,从龙头企业到产业链各环节,众多企业在此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临清三和纺织织造车间,500多台新型喷气织机高速运转,纱线源源不断转化为洁白坯布,几名工人骑着电动车穿梭巡检,一派高效有序的智能生产景象。“临清三和纺织织造车间数字化智能技改项目投用以来,生产效率提升35%,能耗下降30%以上,年产坯布达1.1亿米。”临清三和纺织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李召峰介绍,该项目总投资5400万元,购置新型设备547台套,自2024年10月试运行以来,构建起从棉花进厂到成衣出厂的全自动生产体系。 不仅如此,临清三和纺织今年新上的智能化圆网印花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1.2亿元,通过全流程自动化改造,可节省用工50%,减少能耗30%,项目投产后每天可印染花布40万米,彰显产业链高端化潜力。 冠星集团的转型同样可圈可点。其2024年投产的转杯纺智慧工厂项目,依托“5G+”物联网技术,集成行业各环节最新技术成果,实现了生产线的设备自动化、信息数字化、管理智能化,万锭用工从50人减至10人,年产莱棉混纺纱线2.7万吨,新增年产值9.2亿元。“现在通过运用物联网技术,企业实现了产品质量在线监测、温湿度智能调节,一根纱线从纺出到成布,全程可追溯。”冠星集团常务副总经理郭安波说。凭借数智化转型成果,冠星集团、山东超越纺织有限公司还一同在第四届中国纺织产业互联网大会上斩获“2024数智化转型创新奖”。 “通过设备更新和数字化改造,企业不仅降本增效,更在产品品质上实现突破。”聊城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已有297个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纳入省级储备库,67个项目列入省技术改造重点目录。从单厂改造到全行业升级,聊城纺织的智能化转型已形成“加速度”。 内外联动拓展市场筑强平台夯实根基 近年来,聊城纺织企业在市场拓展方面多点发力,不断拓宽国内外市场空间。 今年上半年,聊城市工信局组织企业统一参展,11家企业首次以“聊城展团”形式亮相2025年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三和集团、冠星集团现场签约棉纱2000余吨。这不仅展示了聊城纺织的品牌实力,也为企业拓展国内市场搭建了重要桥梁,正是聊城纺织上半年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的缩影。 在国内市场的深耕细作中,聊城市工信局组织企业赴菏泽市考察学习,借鉴曹县汉服生产基地店铺运营、直播带货、供应链管理等电商运营管理经验,为聊城市纺织服装企业在电商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聊城市还与绍兴市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举办了聊城-柯桥纺织服装面料供需对接会暨项目洽谈会,暖频道、科旺纺织等60余家企业达成多项合作意向,推动两地产业深度融合。 国际市场的拓展则借力电商直播、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多家企业海外销售渠道不断拓宽,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市场的持续拓展,离不开人才与创新的深层支撑。聊城以“人才引育”与“创新协同”为突破口,为产业注入深层动能:目前已推动3项政校企战略合作,建成8家产教融合实践基地,聊城市技师学院、山东女子学院等院校人才引进通道;通过“政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中心”举办轻纺产品展销、联合开发等活动,强化了政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加速促进校企资源融合,推动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凭借政策护航、智能化技改、集群协同等多方助力,聊城纺织产业正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效提升”、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共赢”的深刻转型。1
双轮驱动产业跃迁:AI技术重塑纺织价值链,海珠宣言开启新纪元 2025-07-16
2
聊城纺织服装产业何以稳中有进 2025-07-15
3
2025中国家纺协会床品年会在沭阳召开,揭开健康家纺消费密码 2025-07-11
4
申报启动|2025第八届中国生态环保面料设计大赛火热征集中! 2025-07-08
5
申报启动|2025第八届中国生态环保面料设计大赛火热征集中! 2025-07-08
6
青岛市政府领导调研众地家纺 共探家纺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2025-07-03
7
风雨同征途,九州星际·2025中国纺织精英挑战赛徒步桑科草原! 2025-06-30
8
“纤”锋对决,优可丝®&莱赛尔市场应用奖产品征集火热进行中! 2025-06-19
9
“绳智深蓝,网启未来”--2025年第五届国际绳网大会在青岛召开 2025-06-16
10
30+柯桥纺企“链”动齐鲁,这场对接会加速织密产业合作网 2025-06-10
11
汇聚产业资源、创新发展海藻纤维,海洋生物基材料产业联盟研究院正式揭牌 2025-05-23
12
集聚时尚灵感,2026春夏中国纺织面料流行趋势为新一季产品开发提供创新方案! 2025-05-19
13
申报启动 | 2025中国时尚面料设计大赛火热征集中! 2025-05-16
14
协同创新·绿色未来:纺织产业链全球化跃迁 2025-05-10
15
内外兼修,柯桥这场活动描绘中国纺织品牌的创新发展路径 2025-05-08